对于一个健身教练来说,掌握人体运动解剖学是从事行业工作的基础必备知识,但往往越是基础的反而会遭受众多从业人群的排挤和不屑的眼神。很多人在阅读基础知识的时候只会简单的去看书本中的文字,缺少通过简单文字的传达去读懂和获取深层知识的串联关系,阻碍了自己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今天给大家进行分享一个很多朋友一直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如何从基础解剖入手去看待肌骨康复》这一个知识的融合与串联。
肌肉的功能解剖学
临床理论实践分析:病因、症状、扳机点、牵涉痛、相关内脏
生物力学的分析
神经支配分析
触诊与手法治疗
功能拉伸
:
从来看,颈椎是需要具备相应的稳定性才能让头部更加灵活,附着在颈椎的相关肌肉(浅层、深层)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维护颈椎的稳定),今天给大家讲的一块肌肉就是,很常见的一块肌肉,但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力。
——健健
(一)解剖分析
1.起点:
胸骨头起点:胸骨柄上部
锁骨头起点:内侧1/3
2.止点:
颞骨止点:乳突外侧
枕骨止点:上项线外侧1/2
3.功能:
·后伸头和上部颈椎(双侧收缩)
·屈曲颈部(双侧收缩)
·侧屈头和颈部(单侧收缩)
·使头和颈部转向该肌的对侧(单侧收缩)
(二)临床理论实践分析
1.病因:急性或慢性的肌肉过度使用(慢性咳嗽症状也会使用到肌肉的呼吸功能),产生肌肉收缩的慢性姿势(头前引)、打领带或穿领子太紧的衬衫,或外伤(跌倒)所致。
2.症状:在胸锁乳突肌上的扳机点容易产生头痛、头颈部呈同侧侧屈、颈部及头部的角度受限、喉咙痛、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胸骨头:眼睛的症状;锁骨头:局部血管收缩及出汗增加)、本体感觉症状(胸骨头:头晕、眩晕、呕吐及运动失调;锁骨头:听觉丧失),且可能出现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卡压症状)。
3.扳机点位置
扳机点遍及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全长
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的扳机点:
*胸骨柄
*眼眶及眶上
*面颊
*颞下颌关节周围
*咽喉部和舌体
*枕后直到乳突的位置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扳机点:
*前额,也可能在双侧
*外耳道
*耳后局部
4.牵涉痛
胸锁乳突肌的扳机点可诱发面部疼痛,此种疼痛容易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5.相关内脏
*肝脏
*胆囊
*胃
(三)生物力学分析
1.胸锁乳突肌是颈部最大和最浅表的肌之一,其两端分别连于颞骨乳突和胸骨柄及锁骨内侧端之间。胸锁乳突肌与下颌支平行走行,与头夹肌形成一个倒“V”字形结构。这两块肌一起使头部前后居于肩胛带中央。
2.胸锁乳突肌在颞骨乳突处附着坚实而且斜撑在颈部,使其成为头颈部前屈、侧屈和旋转的强有力原动肌。因为它附着于颅骨背面,因此能使头和上颈部后伸。使颈部屈曲和头部后伸这种联合动作可使头在下巴引导下向前运动。如果双侧肌收缩,会导致头位向前;如果单侧收缩,则会导致所谓的斜颈位(颈部侧屈侧旋)。
3.由于其附着于颅骨背面,使颈部屈曲和头部后伸左联合动作,可使头在下巴引导下向前运动,因此双侧收缩会导致下颈部第3-7颈椎前屈,上颈部寰椎和枢椎及头部后伸。因此,上交叉综合症的患者常伴有双侧胸锁乳突肌的缩短。
(四)神经支配分析
副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颅根)和副神经核(脊髓根),连于延髓橄榄后沟下部。其延髓根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自脊髓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在椎管内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与颅根合成副神经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然后经颈内静脉行向外下,经胸锁乳突肌深面分出一支入该肌后,终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浅出,继续向外下后斜行,于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该肌深面,分支支配此两肌。
1.副神经(易卡压部位为茎突周围)损伤造成肌肉损伤
2.该肌肉损伤卡压副神经,造成斜方肌功能障碍
(五)触诊与手法治疗:
触诊胸锁乳突肌
体位:受检者仰卧。
1.坐在受检者头侧,轻轻把头部转向对侧,使肌组织放松。
2.用拇指扣及乳突,向前下方滑动扪及胸锁乳突肌表面。
3.轻轻夹住肌腹,向下追踪至胸骨,区分出其内侧的胸骨头和外侧的锁骨头。
4.受检者轻轻抵抗前屈.,以确认位置是否正确
(六)牵拉与伸展
患者将头、颈部往左侧屈及往右转动,且头颈部屈曲以牵拉下颈部。
今天的文章分享就到这里,下一章节我们给大家讲述。感谢你的阅读,欢迎转发分享、收藏,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