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臂丛神经损伤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饮食
臂丛神经损伤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原因
臂丛神经损伤医院
臂丛神经损伤症状

肠梗阻

肠梗阻

城口县巴山中心卫生院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解剖

小肠上始于幽门,下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3—5米,是消化食物和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弱,肠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增强,肠腺分泌增加。

病因及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主要原因

(1)肠腔堵塞

(2)肠管外受压

(3)肠壁病变

动力性肠梗阻

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如腹膜炎、腹部损伤、腹部手术后。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发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为二类

单纯性肠梗阻:仅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发生后,伴有肠管血运障碍

其他分类

1.按部位分:高位肠梗阻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

低位肠梗阻指远端回肠的梗阻

2.按梗阻程度分: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3.按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

局部改变方面:

(1)肠管扩张

急性:肠管扩张→肠壁变薄,肠腔内压力增加→肠壁血运障碍→易坏死穿孔

慢性:肠管扩张代偿性肠壁肥厚〈视诊可见肠型,肠蠕动波〉

(2)肠腔积气、积液:梗阻以上肠管明显积气、积液,以下则空虚或存积少量粪便。交界处即为梗阻部位。

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1)感染和中毒

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和血液中→腹膜炎和毒血症

(2)休克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水、感染和中毒→休克

(3)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肠腔扩张膨胀→腹压→膈肌上升→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及妨碍下腔静脉血液回流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四大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一项检查:X线平片可见多个液平面和气胀的肠袢(一般梗阻4~6h后出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疼痛的性质、程度

1.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腹部绞痛

2.绞窄性肠梗阻

持续性腹痛

间歇不断缩短

疼痛程度不断加重

3.麻痹性肠梗阻

持续性胀痛

呕吐的内容物和性质

呕吐

时间

性质

内容物

高位

梗阻

频繁

反射性

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低位

梗阻

返流性

带臭味的粪汁样物

麻痹性肠梗阻

持续性

溢出性

黄绿色胆汁

粪臭样内容物

绞窄性肠梗阻

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1.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2.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明显,遍及全腹,常伴有肠型

3.绞窄性肠梗阻不均匀腹胀

腹胀及胃型

肠型及蠕动波

停止排便排气

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注意:梗阻早期,尤其高位梗阻,仍有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血性粘液样粪便。

临床表现——体征

腹部体征

视:腹胀,肠型,蠕动波(机械性、肠扭转、麻痹性)

触:腹块,腹膜刺激征

叩:鼓音,移动性浊音

听: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减弱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

全身

脱水、中毒、休克(晚期)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解除梗阻、治疗缺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合并症

2.非手术治疗

适应范围:粪石性、麻痹性或痉挛性、单纯粘连性、炎症性肠梗阻等可先行非手术治疗。

3.方法: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禁用强导泻剂、强镇静剂。可用解痉剂、低压灌肠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术后肠粘连,腹腔感染,肠瘘。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禁食、胃肠减压:生命体征稳定者应采取半卧位,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待病情好转,梗阻解除12小时后可进流质、24小时后试进半流质饮食、72小时后进软食。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血性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

2、解痉止痛:单纯性肠梗阻可注射阿托品解痉止痛,禁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3、输液:保证液体的补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是极为重要的措施,要确保液体量的补充,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和准确记录出入液体的量。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5、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症状。

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指征

如果经过有效的抗感染以及胃肠减压措施之后,在1天内:

1)患者的病情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的;

2)并出现持续的疼痛、呕吐、压痛、血压下降及脉率加速等现象;

3)并经过腹部X线的检查,显示患者的肠腔充气多、肠襻也增加、液平面比较增宽等情况

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解除梗阻:粘连松解、扭转复位、疝复位、肿瘤切除,坏死肠段切除等

术后护理

1、体位: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即可床上活动,72小时后下床活动,以利于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若肛门已排气、蠕动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给予少量流质,进食后无不适,三天后改半流食,十天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适当推迟。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与体征,注意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切口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腹部受凉

2、进易消化、少食刺激性食物。

3、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以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4、避免饭后剧烈活动、运动,防止肠扭转

5、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anshenjing.com/bcsjssss/5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