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脑在哪里?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见图1)是最重要的感觉传导接替站。来自全身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除嗅觉外),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然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丘脑与下丘脑、纹状体之间有纤维互相联系,三者成为许多复杂的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它不仅通过神经和血管途径调节脑垂体前、后叶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而且还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如控制水盐代谢﹑调节体温﹑摄食﹑睡眠﹑生殖、内脏活动以及情绪等。
哎呀,太复杂了!总之,一句话,丘脑非常重要!
图1:丘脑的解剖位置二、什么是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主要因脑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出血直接侵及内囊,往往出现偏瘫。主要疾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外伤、烟雾病等。
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三、丘脑出血的分型:
(一)、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
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二)、根据丘脑出血的范围结合有无向脑室穿破分为3级6型:
分级血肿累及范围脑室穿破
Ⅰa局限丘脑(-)
Ⅰb局限丘脑(+)
Ⅱa累及内囊(-)
Ⅱb累及内囊(+)
Ⅲa累及丘脑下部或中脑(-)
Ⅲb累及丘脑下部或中脑(+)
血肿量<5~10ml:Ⅰa、Ⅰb级一般内科治疗预后良好;但对血肿量接近10ml的Ⅰb级,积极内科治疗2~3天后,症状无好转或继续恶化,结合其它条件仍可考虑手术。
血肿量10~14ml:Ⅱa级一般适宜内科治疗,Ⅱb级需结合其它条件,可考虑脑室引流术。
血肿量>14ml:为手术适应证。Ⅲa级应结合其它条件考虑是否手术,Ⅲb级内科治疗病死率高,一般以手术治疗为好,但手术治疗病死率与致残率也都高。
四、丘脑出血的手术
丘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但因丘脑位置深在,丘脑本身及周围结构重要、复杂,即使在现代显微镜、内镜等微创手术条件下,其开颅手术带来的创伤仍是巨大的,有时血肿虽然清除干净、术后CT复查非常完美,但其手术受益率仍小于其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所以对于丘脑出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其应用越来越多。对于丘脑手术对比微创与内镜通道可能所致的损伤(见图2)由此可见。声明:本图片仅对比丘脑手术个案应用,无意于诋毁通道在其它手术中应用的作用功能
图2:对比微创与内镜通道可能所致的损伤
其实对于深部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王忠诚院士《神经外科学》早有介绍,这就是脑出血的微创置管治疗--穿刺血肿抽吸法: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进展缓慢的脑干出血等,不过由于原来技术条件的限制,丘脑血肿定位困难,穿刺方向把握不准,既往徒手或简单的血肿定位和穿刺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拥有属性操作简单,创伤小,这种方法定位准确性和引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因此,如果血肿体积小或位置深,很难保证穿刺成功率,医院并非太多。目前术中CT定位﹑计算机辅助引导﹑手术机器人辅助等正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定位系统,从而保证了准确而安全的穿刺,达到了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1-2]。
五、数字神经外科的应用
对于丘脑出血,术中有各种定位方法,但各有千秋,现在一一道来:CT医院比较普及,设备价格便宜,但术中操作不灵活,需要反复调整穿刺,并且有射线辐射危害﹔计算机辅助引导虽然定位精确,术中可提供实时的图像支持,但价格昂贵,还需要安装定位装置﹔手术机器人是最新的术中定位手段,它克服了人手抖动缺点,定位精确,但价格极其昂贵,尚未普及[1-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术辅助定位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术,术前在计算机上可以精确设计并模拟手术方案,术中辅助指导医生将设计方案完整﹑准确地实现[3-4]。所以3D打印技术在数字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下,正在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影像技术(CT﹑MRI等)资料的辅助,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体的三维结构,然后利用相应的材料逐层创建出实体[5-6],应用3D打印技术对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具有微创、个体化、准确率高的优点,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改善保守治疗中长期血肿压迫引起的神经损伤症状[7]。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