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节松动,国内的教练员并不太了解。因为在我们大学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里并没有涉及相关知识。关节松动更多地出现在运动康复专业的知识体系中。
与运动牵伸相类似,关节松动技术同样被用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然而区别在于,牵伸更多的是针对肌肉的松解,而对于由于关节结构问题造成的活动度受限,通过肌肉牵伸不一定有作用,这时候就需要考虑通过采取关节松动技术的来解决。
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运动损伤预防及运动表现提升是必要的。关节活动度的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1、关节活动度体现了相关肌肉是否处在正常的长度,长期处在关节活动度受限或者过大的情况下,相关的肌肉便处于缩短或拉长的位置,影响肌肉的功能及进一步的最佳力偶关系。
2、关节主动活动度的评估是简易的检查肌力平衡情况的方法。相较于通过等速测试仪评价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更为简易、低成本的方法。关节活动度不足或过大,体现了被评估者的肌力平衡情况。可以通过关节活动度的评估确定需要抑制及激活的肌肉。
主动活动度评估可提供有关肌力、神经肌肉控制、疼痛弧、及整体功能能力方面的信息。——NASM(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
3、关节被动活动度与主动活动度的综合评估可确定活动度受限是由于软组织受限还是关节结构因素造成的受限。
被动活动度提供了有关关节运动和生理上终末运动感觉的信息。有助于客观地评估关节面及软组织收缩与非收缩成分的延展性。——NASM(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
4、关节活动度受限的运动员除了会造成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被过度抑制/激活的状态外,还会影响临近的其他关节,造成运动员的动作模式代偿。
各个关节只有具备适宜的关节活动度才能实现力在关节间的有效传递,使邻近关节加速、减速及稳定。——NASM(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
相较于运动牵伸,关节松动对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见效更快,“咔咔咔”地几下,几秒钟就能够看到变化。因此,有些人喜欢做关节松动,因为它见效快;认为先做关节松动,把活动度打开以后再结合训练,会事半功倍。而单纯地通过训练来打开关节活动度,不仅费时费力,也往往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然而,通过关节松动的方式打开关节活动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人当场感觉做完关节松动后很舒服,但不久之后效果很快回去了,反复较大;有的人做关节松动打开到更大的活动度后,会感觉不习惯,甚至由于频繁地采取关节松动而引发了自身新的问题,如关节囊被过度地“咔咔咔”以后变得过松,要想重新恢复原先的张力就会变得困难。此外,有些被动地关节松动手法的功能性相对较差,与实际生活、运动中的功能动作相距甚远,使得所获得的关节松动的效果无法有效衔接进日常的动作中。这一不足之处,既与我们对于“关节松动”技术的过度崇拜有关,也与采用的手法不到位有关。
虽然说关节松动技术存在着这样的一些不足,但却并不代表它的存在没有意义。关键还是需对症下药。评估运动员所存在的活动度受限究竟是由于关节引起、还是肌肉等软组织引起。毕竟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帮助。
以下视频给出了足背屈关节松动的两种手法:
下方视频则从解剖结构的角度,讲述了足背屈关节松动的原理
我们所欠缺的往往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背后的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黄佳敏立专业夯基础勤积累拓思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